首页

南一女s

时间:2025-05-29 02:06:07 作者:“坐得好好的,灯突然暗了” 南非总统调侃自己白宫遭“伏击” 浏览量:52806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11月2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其近日在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发布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通过分析全球生命科学的创新趋势及发展机遇和挑战,揭示以都市圈或主要城市作为地理边界的生命科学集群背后的人才、基础研究和合作等几大创新驱动力。

  京沪等已成全球创新新兴力量

  《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称,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加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不断加大该领域的战略布局和研发资助,生命科学已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又一创新增长点。

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封面。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报告根据科技出版物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数据,并结合全球案例分析,对包括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科学城、苏州工业园在内的全球22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命科学集群进行客观评估,分析它们的创新发展态势,为理解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演化提供全景式概览和战略性思考。

  评估结果显示,北美和欧洲国家在生命科学上的优势相对明显,是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但亚洲国家发展迅速,尤其以中国、日本和新加坡表现突出,其中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通过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创新地图上的新兴力量。

  全球科研人员保有量北京最多

  《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提出,人才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石。全球主要生命科学集群多位于经济发达的城市,那里吸引和汇聚了发展生命科学产业所需的科研人员、技术专家、企业家、金融法律专家等各领域的人才。

各集群活跃科学家数量示意图。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生命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人员多集聚在美国,但东亚是全球科研人员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中,北京是全球科研人员保有量最多的集群,2019至2023年间,其数量保持了近1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上海的增速与北京接近。

  基础研究方面,全球生命科学集群的基础科研能力驱动其整体创新活力。作为各大集群所在城市科研能力量化指标之一的论文发表量,2019至2023年间均呈现上升趋势。从绝对数量来看,北京在全部领域的论文量最高,年均超过了20万篇。在生命科学领域,论文量最多的为纽约,北京居第二位。

  美国和欧洲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历史积淀较深,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发文量占集群总发文量的比例超过60%,而北京、上海、苏州、德里等发展迅猛的集群,生命科学领域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其优势在于所有学科均在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合成生物学、脑科学、表型组学、计算生物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都是生命科学近年来的前沿方向,突破性成果层出不穷。北京在这五个方向上的研究都非常活跃,论文数量上位列全球之首;伦敦、波士顿和纽约均侧重于计算生物学、基因与细胞治疗;上海则侧重于基因与细胞治疗。

  生命科学国际合作日趋深入

  在合作与转化方面,《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球生命科学的国际合作日趋深入,交流合作能力已成为发展的关键。纽约、波士顿、伦敦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远超其他集群。欧洲集群的国际合作论文占比均超过80%。

各集群论文发表量变化示意图。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高校、院所、企业集聚的区域应用转化能力更强。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实验引用的频次常被用来研究基础科研向产业转化的活跃度。2019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北京是全球引用频次最高的集群,总频次约6.3万,集群所在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的总频次则超过5万。

  该报告还深入分析波士顿、西雅图、巴黎、北京、上海五个生命科学集群的创新实践,显示创新发展模式上的多样性,以及科研机构创新策源、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临床试验和市场资源整合、园区赋能、风投资助、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共性要素。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投融资遇冷、科技竞争、生物伦理、规则标准接轨等问题为生命科学发展带来多重复杂挑战。但另一方面,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突破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展望未来,大力引育高水平人才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科研智讯团队独立分析和编制。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表示,该报告通过多维度的定量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全球主要生命科学集群的创新优势,以及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希望能助力各利益攸关方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更好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良性竞争。(完)

【编辑:惠小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陈星灿: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主体由长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共同建构

2012年,她在泰国国王杯马术比赛中获得金牌。为了提高技术,她又拜师法国知名教练。2013年,她代表泰国参加了在缅甸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获得了马术比赛个人第十名、团体第五名的成绩。

李强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飞船系统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还有发射场系统一线老同志代表录制祝福视频,致敬“中国航天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2024年6月末中国外债数据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今年这次赴福建考察,总书记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家油画作品展”启幕

“江苏年度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工作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省小麦面积呈增长态势。”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金龙介绍。

“筷子”夹住火箭!SpaceX首次成功回收“星舰”

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核心引擎。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布局宽广的科技创新研究基础,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